最近魏教授的一組數據引起產業關注,上海設計業規模在2021年攀升至1200億元,同比增長率達到86.9%。這一增長,讓上海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躍升至全國第一。對于在IC制造業本就摘冠的上海,設計業的奪魁更是彰顯了其集成電路實力。
我們需從兩方面解讀“第一”的原因,一方面是此前的第一去哪兒了?一直主打設計產業的深圳,因為一些公司的無法避免的原因,而下滑嚴重。另一方面,上海的暴增值得我們仔細研究,其離不開整個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,設計業的成績,只不過是結果。本文就將簡單的聊一聊,上海的集成電路設計乃至整個產業的優勢和原因。
雖說上海的集成電路產業甚至可以追溯到1958年,上海半導體廠開始籌建,并將上海無線電技術研究所晶體管研究組及上海晶體廠并入。彼時的集成電路工業初步形成,小規模集成電路可以自主生產。此后的改革開放,集成電路采取技術引進、中外合資方式。
上海造芯史上主要轉折點,當屬中芯國際在張江的落點。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“聚焦張江”的戰略,讓集成電路成為張江重點聚焦的產業之一。也因這一戰略,中芯國際、宏力等大投資也接踵而至。
“現在看,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非常注重龍頭企業,龍頭企業是產業集聚的核心,尤其是中芯、華虹、展銳等龍頭企業,可以很好等吸引產業鏈上下游,從而形成集聚效應!毙局\研究副總監謝瑞峰認為,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的成熟離不開“大”、“平”、“龍”、“制”企業,尤其張江“半導體三件套”中芯、華虹、展銳,這使得上海有批量孵化半導體產業鏈企業的能力,是上海產業常春的根本。
這幾年,中芯、華虹宏力之類的大型公司、平臺公司、龍頭公司取得了很大進步,它們的營收屢創新高,產能逐年擴大。其中,中芯先進工藝取得重大突破。已成功量產了14nm先進工藝,并且FinFET衍生技術平臺開發也在穩步導入客戶,正在實現產品的多樣化目標。
業績方面,過去六年,中芯實現了騰飛。根據年報,2015年中芯營收22.36億美元,到了2020年營收達到39.07億美元,這6年來營收接近翻番。今年上半年營收更是達到160.90億元(約24.92億美元)。
華虹集團,先進技術從28nm延伸到14nm,從8英寸技術平臺拓展到12英寸平臺,在IGBT領域,用其成熟的工藝技術支撐起了中國IGBT產業。其中,華虹宏力的營收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,達4.515億美元,同比上升78.5%,環比上升30.4%,是歷史表現最佳的一個季度。
設計企業展銳研發出6nm的5G芯片,已經實現芯片平臺商用量產。值得關注的是,展銳這兩年一直在進行管理變革和市場策略調整,在發展5G的同時看到了全球4G市場的機會。正確的戰略預判使展銳在消費電子業務上收獲了巨大進步,開始獲得榮耀、realme、摩托羅拉、中興等在內的全球知名品牌的認可,并重返三星智能機供應鏈,做進VIVO智能手表等,代表了業界對芯片企業產品、質量各方面的認可。
也正是今年第三季度,展銳智能手機芯片的市場份額進入了兩位數的大關,達10%。展銳這樣的國內頂尖設計公司,是全球為數不多能夠提供5G芯片的設計公司之一,也是大陸公開市場的“獨苗”了。
據芯謀研究了解,今年展銳在智能手機領域方面的出貨以4G為主,在4G芯片資源緊俏的當下,很好的支撐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。除了原有的手機芯片這個賽道外,面向工業物聯網這個藍海市場,展銳19年初組建了工業電子業務,另據分析機構數據,在蜂窩物聯網芯片市場,高通以37.2%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,展銳以26.8%位列第二,4G Cat 1市場第一。
國家提出各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當下,這樣的芯片設計企業可以很好地輻射全國終端產業,對物聯網產業鏈和5G TOB行業應用也起到核心技術的承載和牽引作用。
目前已有數十款搭載展銳5G芯片的5G模組量產商用、超百個行業終端應用案例落地,覆蓋智慧醫療、智慧物流、智慧電力、智慧采礦、智慧交通、智能制造、智能園區等領域,持續推動5G在社會經濟各領域的規模商用進程。此外,設備方面,中微的自動刻蝕進入臺積電的5nm生產線;材料方面,國產光刻膠、大硅片等已經批量供貨。這些成就證明了我們做大做強“大、平、龍、制”企業,是能夠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,尤其以前被我們忽視了的設備和材料,獲得前述關鍵企業的主動關照后,進入良性發展軌道。
除了上文所提及的悠久且深厚的產業積累外,上海半導體產業更有別的地區難以超越的優勢。產業鏈集聚生態,吸引大量公司落戶上海。上海的集成電路產業,在經歷了近30年中外合資產業培育、本土企業進一步推進產業發展的階段后,至今已經形成了以張江、臨港為核心的產業集群,實現了上游到下游的全覆蓋。
以“大、平、龍、制”為基礎的企業集群,產業鏈不僅實力強勁,而且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生態,吸引產業鏈上下游集聚。類似展銳和中芯的配合,在上海隨處可見。
當然,產業鏈并非封閉,中芯華虹展銳的客戶輻射整個產業鏈。資本活躍,企業和科研有充分的發展和壯大資本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0年底,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累計總投資額為415.34億美元,其中凈增投資額為36.12億元。全年上海在集成電路科技開發投入經費也超150億元。
此外,“大基金”有力地支持了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。對于初創企業的扶持不僅僅應該局限于資金支持,同時應該關注企業技術的商業化應用,幫助技術成功轉化為產品,培育初創企業向獨角獸企業成長發展。背靠多家知名高校,人才集聚效益凸顯。
對于上海來說,并不缺乏高精尖人才,上海的高?梢詾楫a業提供不斷的人才補給。也得益于許多重點企業的發展,上海一直在吸引著全國乃至全球的人才。其他地區想要發展半導體產業,都在為人才問題頭疼,而上海具有極大等優勢。此外,大型企業也會為本地產業培養人才。
秉承開放合作的態度,引進國外先進技術,也是上海集成電路發展的特點。很多外資企業喜歡將其在中國大陸的總部設在上海,這些外資企業在上海的研發中心,為上海提供的技術源泉和人才輸送渠道。得益于開放合作的態度,很多國際公司本土化的第一站會選擇上海,一些國際企業的并購,也會選擇上海。